對于精益生產或六西格瑪或許有些企業管理者已經不陌生了,國內很多的企業通過實施精益生產為企業獲得了豐富的利潤,但另一方面,國際上出名的公司推行的六西格瑪管理也誘惑著我們。時下國內眾多的公司對于導入六西格瑪也是趨之若鷺,其中國際知名企業想通過實施六西格瑪管理,使企業走得更遠,國內的中小企業希望通過六西格瑪管理成為國內知名企業,誰也沒法拒絕這種誘惑。但精益生產與六西格瑪管理孰優孰劣...
對于精益生產或
六西格瑪或許有些企業管理者已經不陌生了,國內很多的企業通過實施精益生產為企業獲得了豐富的利潤,但另一方面,國際上出名的公司推行的六西格瑪管理也誘惑著我們。時下國內眾多的公司對于導入六西格瑪也是趨之若鷺,其中國際知名企業想通過實施六西格瑪管理,使企業走得更遠,國內的中小企業希望通過六西格瑪管理成為國內知名企業,誰也沒法拒絕這種誘惑。但精益生產與六西格瑪管理孰優孰劣,已成為業界的困惑。在選擇前我們先看下這兩種工程改善方法產生的背景。
精益生產的提出基于日本的豐田生產方式,它最早于1990年由美國麻省理工學院數位國際汽車計劃組織(IMVP)的專家提出,精益是對日本“豐田生產方式”的贊譽之稱,精,即少而精,不投入多余的生產要素,只是在適當的時間生產必要數量的市場急需產品(或下道工序急需的產品);益,即所有經營活動都要有益有效,具有經濟性。
20世紀初,美國的福特汽車公司創立了第一條汽車生產流水線,自此,福特生產方式即大規模的流水生產成為現代工業生產的主要特征。大規模生產方式是以標準化、大批量生產來降低生產成本,提高生產效率的。這種方式適應了美國當時的國情。但是二戰以后,社會進入了一個市場需求向多樣化發展的新階段,相應地要求工業生產向多品種、小批量的方向發展,單品種、大批量的流水生產方式的弱點就日漸明顯了。
到了20世紀50年代,戰后的日本經濟蕭條,缺少資金和外匯,經濟和技術基礎也與美國相距甚遠,“規模經濟”法則在這里遇到了嚴峻的挑戰,如何建立日本的汽車工業?在考察了美國底特律的福特公司的轎車廠后,豐田英二和他的伙伴大野耐一進行了一系列的探索和實驗,根據日本的國情,提出了解決問題的方法。經過30多年的努力,終于形成了完整的豐田生產方式,使日本的汽車工業超過了美國。
精益生產綜合了大量生產與單件生產方式的優點,力求在大量生產中實現多品種和高質量產品的低成本生產。精益生產成為當前工業界最佳的一種生產組織體系和方式。其指導思想是,通過生產過程整體優化,改進技術,理順物流,杜絕超量生產,消除無效勞動與浪費,有效利用資源,降低成本,改善質量,達到用最少的投入實現最大產出的目的。LP的主要特點:(1)拉動式,(2)準時化生產,(3)均衡生產,(4)一個流,等。
六西格瑪的概念是在1987年,由美國摩托羅拉公司通信業務部的喬治·費舍首先提出的,當時的摩托羅拉雖有一些質量方針,但沒有統一的質量策略,同很多美國和歐洲的其他公司一樣,其業務正被來自日本的競爭對手一步一步地蠶食。為了提高產品質量的競爭力,六西格瑪這一創新的改進概念在摩托羅拉全公司得到大力推廣。采取六西格瑪管理模式后,該公司平均每年提高生產率12.3% 。到了九十年代中后期,通用電氣公司的總裁杰克·韋爾奇在全公司實施六西格瑪管理法并取得輝煌業績,使得這一管理模式真正名聲大振。
文章由上海理則網站(六西格瑪 http://www.52lean.com )整理發表。上海理則咨詢公司:企業用得起的咨詢顧問,手把手現場輔導——5S、IE、TPM、精益生產、六西格瑪,承諾效果不如做出效果!!!詳情請咨詢:0512-36871412。